【游白水书付过原文及翻译】一、文章总结
《游白水书付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游记散文,记录了他在惠州白水山游玩的经历。文章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生动细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超然物外的心境。
本文通过描写登山、观瀑、洗浴等过程,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文章虽短,但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游白水书付过 | 《游白水书付过》 |
余尝寓居惠州,僧舍曰安寺,其后徙居嘉祐寺。 | 我曾经住在惠州,住在名叫安寺的僧舍里,后来搬到了嘉祐寺。 |
建中靖国元年,余自黄州量移汝州,过岭南,寓惠。 | 建中靖国元年,我从黄州被调往汝州,路过岭南,寄居在惠州。 |
惠人以予为知山者,因谓之曰:“山有石门、白水。” | 惠州人认为我熟悉山林,便对我说:“山中有石门和白水。” |
予以告其长老,愿一游焉。 | 我告诉他们寺庙的长老,希望能去那里一游。 |
老僧曰:“此山最幽,非君不能游。” | 老和尚说:“这座山非常幽静,不是您不能去游览。” |
予遂往。 | 我于是前往。 |
山行数里,至石门。 | 行走了几里山路,到了石门。 |
石门有泉,下流为溪,声如环佩。 | 石门有一股泉水,向下流入溪流,声音像玉环相击。 |
予濯足于溪上,觉神清气爽。 | 我在溪边洗脚,感到神清气爽。 |
因命童子取酒,与客饮于石上。 | 于是让童子拿酒,在石头上与客人饮酒。 |
酒酣,赋诗一首,题曰《游白水》。 | 酒喝得高兴时,写了一首诗,题为《游白水》。 |
既归,作《游白水书付过》。 | 回来之后,写了《游白水书付过》这篇文章。 |
三、文章赏析要点
内容 | 分析 |
游记结构清晰 |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
自然描写细腻 | 苏轼善于捕捉自然细节,如“声如环佩”、“神清气爽”,增强画面感。 |
情感真挚 | 文中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体现出豁达心境。 |
语言简练 | 全文用词简洁,语句流畅,没有过多修饰,体现苏轼“文如其人”的风格。 |
人文关怀 | 通过与老僧的对话,反映出他对当地风土人情的尊重与理解。 |
四、结语
《游白水书付过》是一篇充满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游记散文。苏轼在文中不仅描绘了白水山的秀美景色,更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的豁达与超脱。这篇文章不仅是对自然的礼赞,也是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