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待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待”字常用于表达等待、期待、对待等含义。许多成语中也包含了“待”字,用来形象地表达某种状态或情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有“待”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待”字在成语中多用于表示一种等待的状态,或是对某种结果的期望。这些成语有的出自古代典籍,有的则为现代常用语。掌握这些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表达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二、含有“待”字的成语列表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待价而沽 | 等待好价钱出售,比喻等待时机 | 《论语·子罕》 |
严阵以待 | 指做好充分准备,等待敌人来犯 | 《三国志·魏书》 |
静候佳音 | 安静地等待好消息 | 现代常用语 |
耐心等待 | 不急躁,耐心地等候 | 现代常用语 |
坐以待毙 | 坐着等死,形容不采取行动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伺机而动 | 等待机会行动 | 现代常用语 |
有备无患 | 事先有准备,就不会有祸患 | 《左传·襄公十一年》 |
一劳永逸 | 一次努力,长期受益 | 《后汉书·王符传》 |
任人唯贤 | 任用有德才的人 | 《尚书·大禹谟》 |
一视同仁 | 对所有人平等对待 | 《孟子·滕文公上》 |
三、结语
“待”字在成语中虽不多见,但其意义丰富,涵盖等待、期待、应对等多种情感和行为。通过了解这些成语,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中的智慧与哲理。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含有“待”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