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的原文和译文】“高山仰止”是一句源自《诗经》的经典成语,常用来表达对高尚品德、杰出人物的敬仰之情。下面将从原文出处、含义解析、现代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相关信息。
一、
“高山仰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原意是看到高山便肃然起敬,后引申为对德高望重之人或崇高理想的敬仰与向往。此成语在现代多用于赞美他人的品德、成就或精神境界,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色彩。
该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与人格的双重敬畏,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崇尚道德、尊重贤者的传统价值观。在当代语境中,“高山仰止”常被用于文学作品、演讲稿、表彰材料等场合,表达对榜样力量的推崇。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高山仰止 |
| 出处 | 《诗经·小雅·车辖》 |
| 原文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 翻译 | 高山令人仰望,大道值得遵循。 |
| 含义解析 | 比喻对高尚品德或伟大人物的敬仰;也表示对理想、真理的追求。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赞美他人品德、成就或精神境界;也可用于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
| 文化意义 | 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道德、人格、理想的高度重视;体现古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敬畏。 |
三、结语
“高山仰止”不仅是语言的凝练表达,更是文化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追逐目标的同时,也要保持对高尚品质的敬仰与追求。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社会风气,这种精神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