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是什么意思】“奉天承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常用于诏书、圣旨等官方文书中,表示皇帝的命令是秉承天意、顺应天命而发布的。这个词语体现了古代中国“君权神授”的政治理念,强调皇帝的权力来源于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使用场景 |
| 奉天 | 意为“奉行天意”,指遵循上天的意志 | 《尚书》《易经》等古籍 | 用于诏书、圣旨等正式文书 |
| 承运 | 意为“顺应天命”,即接受天命的安排 | 《周易·系辞》 | 表示皇帝受命于天,统治天下 |
| 奉天承运 | 整体意思是“秉承天意,顺应天命”,表示皇命正当、合法 | 多见于明代以后的圣旨开头 | 宣布政令、封赏、惩戒等 |
二、历史背景
在古代中国,皇帝被视为“天子”,其权力被认为是“天命所归”。因此,“奉天承运”不仅是对皇帝权威的肯定,也是对百姓服从的号召。这一说法在明清时期尤为常见,成为皇帝诏书的标准开头语。
例如,明代朱元璋的圣旨中就常出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格式,以此强调其合法性与神圣性。
三、现代理解
如今,“奉天承运”已不再用于官方文书,但在影视作品、文学创作或文化研究中仍常被引用,用以表现古代帝王的威严和权威。它也成为了传统文化中“天命观”的一个典型符号。
四、总结
“奉天承运”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强调皇帝的权力来自上天,具有不可挑战的正当性。虽然在现代社会已不再使用,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理解。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含义 | 指皇帝的命令是秉承天意、顺应天命而发布 |
| 历史用途 | 多用于诏书、圣旨等官方文书 |
| 文化意义 | 反映了古代“君权神授”的政治观念 |
| 现代应用 | 多见于影视、文学及文化研究中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典故或具体文献出处,可继续查阅《明实录》《清实录》等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