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关于自作孽不可活的出处

2025-10-23 01:49:45

问题描述:

关于自作孽不可活的出处,快急哭了,求给个正确方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3 01:49:45

关于自作孽不可活的出处】“自作孽不可活”是一句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自己的错误行为而陷入困境,最终无法自拔。这句话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但其具体出处却并不为人所熟知。以下是对该成语出处的总结与分析。

一、成语释义

“自作孽不可活”字面意思是:自己造成的灾祸,无法逃脱或生存。它强调的是因果报应的思想,即一个人如果做了不道德或错误的事情,最终会受到惩罚,无法继续活下去。

二、出处分析

根据目前可查的文献资料,“自作孽不可活”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尚书》中,但具体原文并非完全相同。更准确的说法是,《尚书·大禹谟》中有类似表达:“天命靡常,惟德是辅;惟不敬德,乃逸于民。”这表明上天的福分并非固定,只有有德之人才能得到,而无德者则会招致灾祸。

后世在流传过程中,这句话逐渐演变为了“自作孽不可活”,并被广泛引用。

三、常见误传与辨析

1. 误以为出自《论语》

有人认为这句话来自《论语》,但实际上《论语》中并未出现“自作孽不可活”的说法。

2. 误以为是民间俗语

虽然这句话在民间使用广泛,但它实际上源于古代经典文献,并非单纯的俗语。

3. 误以为是佛教用语

有些人将其归为佛教思想,其实这是儒家思想中“因果报应”观念的体现,与佛教的“业力”概念有所不同。

四、总结表格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自作孽不可活
出处 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但原意略有不同
原文出处 《尚书·大禹谟》:“天命靡常,惟德是辅;惟不敬德,乃逸于民。”
含义 自己造成的灾祸,无法逃脱或生存,强调因果报应
常见误解 误以为出自《论语》或佛教典籍
文化背景 属于儒家思想中的“德治”与“因果报应”观念
使用场合 多用于批评人的错误行为导致严重后果

五、结语

“自作孽不可活”虽为一句通俗易懂的成语,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了解它的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与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以此为戒,谨慎行事,避免因一时之过而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