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智叟亡以应翻译】一、
“河曲智叟亡以应”出自《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故事。这句话的意思是:“河曲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它出现在愚公与智叟的对话中,表现了智叟对愚公坚持不懈挖山行为的质疑与否定。
在原文中,智叟认为愚公的行为不切实际,认为他年迈力衰,不可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而愚公则坚信只要子孙后代不断努力,终能成功。最终,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神将山移走,体现了“有志者事竟成”的寓意。
此句虽简短,却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坚持”与“智慧”的不同理解,也展现了儒家思想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二、翻译与释义对比表
原文 | 翻译 | 释义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河曲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 智叟无法回应愚公的论点,表示无言以对 |
智叟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智叟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动不了,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 智叟认为愚公的力量微不足道,不可能完成挖山任务 |
愚公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 愚公说:“我和你一起尽力铲平险峻的山路,使道路直通豫南,到达汉水的北岸,可以吗?” | 愚公提出具体目标,表达坚定的决心 |
智叟无以应。 | 智叟无言以对。 | 智叟无法反驳愚公的主张,表现出他的无奈 |
三、结语
“河曲智叟亡以应”虽仅一句,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它不仅揭示了不同人面对困难时的不同态度,也反映出古代文化中对“毅力”与“智慧”的辩证思考。在现代语境下,这句话依然具有启发意义——面对挑战时,坚持与信念往往比单纯的理性判断更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