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今宵看碧霄内容】“七夕今宵看碧霄”出自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是一首描写七夕节风俗和情感的古诗。全诗为:
>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人们在七夕这一天仰望星空、祈求巧艺的情景,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爱情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诗歌
项目 | 内容说明 |
诗名 | 《乞巧》 |
作者 | 林杰(唐代) |
背景 |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
主题 | 描写七夕夜晚人们仰望星空、祈求巧艺和爱情的美好愿望。 |
意象 | “碧霄”指夜空,“牵牛织女”是神话人物,“红丝”象征女子所穿的针线。 |
情感 | 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对技艺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
二、诗歌解析
1. “七夕今宵看碧霄”
这一句点明时间与场景,说明今天是七夕节,人们抬头仰望夜空。这里的“碧霄”指的是清澈的夜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浪漫的氛围。
2. “牵牛织女渡河桥”
引用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表达对爱情的赞美与向往。这句诗不仅有神话色彩,也暗示了人世间的情感联系。
3. “家家乞巧望秋月”
描述了当时民间在七夕晚上举行“乞巧”活动的风俗,女性们通过观察月亮来祈求心灵手巧。
4. “穿尽红丝几万条”
形象地描绘了女子们穿针引线、制作工艺品的场景,表达了她们对技艺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三、文化意义
“七夕今宵看碧霄”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爱情观、家庭观和人生观的体现。它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才艺的重视。
四、现代启示
在现代社会,虽然“乞巧”习俗已逐渐淡化,但七夕节仍然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情侣之间表达爱意的重要日子。人们依然会在这一天仰望星空,怀念那份纯真的情感。
总结
“七夕今宵看碧霄”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古诗,通过对七夕节的描写,展现了古人对爱情、技艺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文化意义上,这首诗都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