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意思】“朝三暮四”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源自《庄子·齐物论》,原本用来形容人的反复无常、变化多端,后来逐渐演变为比喻做事或说话不专一,常常改变主意或态度。在现代汉语中,“朝三暮四”也常用来形容人感情不专一,或者对事物缺乏坚持。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朝三暮四 | 原指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后比喻反复无常、不专一;也可指感情不专一 |
二、出处与来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 |
典故 | 古代有人养猴子,每天早上给三颗栗子,晚上给四颗。后来改为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猴子因此大怒。此人解释说:“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其实都是七颗,只是时间不同而已。 |
三、引申意义
用法 | 解释 |
做事不专一 | 比喻做事没有恒心,容易改变主意 |
情感不专一 | 常用于形容在感情上喜新厌旧,不够忠诚 |
反复无常 | 表示一个人态度不稳定,容易变卦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工作场合 | 他总是朝三暮四,今天想做这个,明天又改主意,效率很低。 |
情感关系 | 她对感情太不专一了,朝三暮四,让人难以信任。 |
日常生活 | 这个品牌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一会儿好一会儿坏,真是朝三暮四。 |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反复无常、见异思迁、三心二意 |
反义词 | 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坚定不移 |
六、总结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虽然源于古代寓言,但其含义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要坚定目标、保持专注,同时也警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避免因反复无常而失去他人信任。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本义、引申义以及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