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茕孑立的意思】“茕茕孑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孤独无依、孤立无援的状态。这个成语出自《诗经》中的句子,后来被广泛使用,尤其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人物的孤独处境。
一、成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茕茕 | 形容孤单、寂寞的样子 |
孑立 | 单独站立,没有依靠 |
整体意思是指一个人孤零零地站着,没有任何人陪伴或支持,形容极度的孤独和无助。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向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鸾声哕哕。”虽然不是直接使用“茕茕孑立”,但这种孤独感在古文中常被表达。
- 现代用法:多用于描写人在困境中无人相助、内心孤独的状态,常见于文学、影视、诗歌等作品中。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形影相吊 |
反义词 | 众星捧月、左右逢源、人多势众 |
四、使用场景示例
1. 文学描写:
“他站在山顶上,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茕茕孑立’的悲凉。”
2. 情感表达:
“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故后,她感到自己是‘茕茕孑立’,仿佛整个世界都遗忘了她。”
3. 影视台词:
在一部讲述孤独者故事的电影中,主角说:“我曾经以为自己能撑过去,可现在,我真的‘茕茕孑立’。”
五、总结
“茕茕孑立”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成语,它不仅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孤单,更传达出一种心理上的无助与凄凉。在现代语境中,它常被用来表达对孤独、失落、无助情绪的深刻体会。
通过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中文语言的丰富性,也能在表达情感时更加精准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