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古诗原文和翻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出自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所作的《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时所作,描绘了他登临碣石山眺望大海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胸怀天下的豪情。
一、古诗原文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诗歌翻译
原文 | 翻译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我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浩瀚的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海水波澜壮阔,山岛高高地耸立着。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树木繁茂生长,各种草木长势旺盛。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秋风吹动,发出萧瑟的声音,巨大的波浪不断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仿佛是从海中升起;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银河星光灿烂,也好像从海中出现。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真是太高兴了,我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
三、诗歌赏析总结
《观沧海》虽篇幅短小,但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展现了曹操胸襟广阔、志向远大的精神风貌。诗中通过描写大海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叹,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的渴望。
- 艺术特色:语言简练,意象宏大,情景交融。
- 情感表达: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理想的追求。
- 历史背景:此诗创作于曹操北征乌桓胜利之后,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诗人的心境。
四、总结
《观沧海》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以其雄浑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山水诗中的经典之作。通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诗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