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阅读必须承受的痛苦 阅读不能承受分析之重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阅读必须承受的痛苦,阅读不能承受分析之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作者单位:...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阅读必须承受的痛苦,阅读不能承受分析之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教研室

作者邮箱:HAOZHONGYONG985@SOHU.COM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老师们都注重了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的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有的成立了“语文实验室”,有的对“大量阅读”进行立项研究。在近几年的中考中,重视阅读的趋势也很明显,单纯的基础知识考查比重逐渐减少,阅读能力考查题目逐年增加,个别省市甚至出现了只考读写两部分的做法。如果认为以此就可建立学生阅读的良好导向,那就错了。笔者曾抽样调查部分初中生,问“同学们喜欢课外阅读吗”,都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当问到“喜欢不喜欢做阅读分析题目”时,和者寥寥,大都面面相觑,有的直伸舌头,多数同学视阅读分析为畏途,提不起很大的兴趣。是同学们图轻松懒于动脑理解吗?非也。笔者认为,阅读的功利性太强,阅读仅停留在应试演练的层面上,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便翻开一本语文教学类杂志,必有类似“精品阅读”、“名著链接”、“名作赏析”、“典型中考阅读分析”等栏目,除了精美的阅读文段外,大多附有成串让人眼晕的分析题目。一份普通语文试卷,阅读能力考查更是疑云密布,陷阱重重。难为出题的老师,区区百把字的文段,有的能“抠”出多达十几个题目,而答案的字数有的更超出原文数倍之多!纵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阅读题增加了不少开放性、主观性的题目,但仍未完全摆脱基础知识的繁琐考查,所谓淡化死知识的考查,只是以种种借口融到阅读中来罢了。面对这种分析来分析去的考查手段,我们的学生怎么能够轻松得了?

在此类考查方式下,语文老师们在教学中自然是急功近利,阅读教学恰如老吏审狱,鞭辟入里,到头来阅读还是变成了做题目,变成了条分缕析。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说白了,考试。煞有介事地推荐给学生一长列的阅读书目,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做出分析题目。难怪学生视阅读为苦差,近半数的学生形成了“厌读症”。

“阅读,是一种高尚的心智锻炼。”它讲究顿悟,讲究感受体会,讲究浸润,阅读者须以一种身心放松的状态投入,读者能达到与文本自然交流是阅读的佳境。至于或高声成诵,或低吟玩味,或默然自得,那就看各人所好了。试想,学生带着分析的使命观照文本,身分是“庖丁”,干的是解牛的活,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点,“目无全牛”就很容易理解了。学生不能以放松的心情自由阅读,遑论提高文化品位,培养审美情趣。

有这样一则趣闻,一中学生请教某语文教育专家,“如何才能学好语文?”附耳过来,告诉你--“千万别听语文老师的!”虽是耳语,何啻晴天霹雳!反思一下,语文老师若干传统教法,确实限制、扼杀了学生不少的创造天性。譬如阅读这种独立性很强的活动,从接受美学角度讲就是一种二度创作,一堆练习题又怎能包容得了阅读的全部?

感于孩子们哑口无言地疲于应付种种阅读分析,我们不禁要问:自由阅读离学生还有多远?

k12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