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送杨山人归嵩山李白朗读 《送杨山人归嵩山》唐诗原文及注释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送杨山人归嵩山李白朗读,《送杨山人归嵩山》唐诗原文及注释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送杨山人归嵩山李白朗读,《送杨山人归嵩山》唐诗原文及注释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送杨山人归嵩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为送别友人而作,诗人对杨山人这位志同道合者的离别,抚今忆昔,感慨倍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杨山人归嵩山》唐诗原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作品介绍】

  《送杨山人归嵩山》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6卷第34首。全诗八句四十字,诗人对杨山人这位志同道合的人的离别,抚今忆昔,感慨倍增。

  【原文】

  送杨山人归嵩山

  唐·李白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注释】

  ①玉女峰:嵩山东峰太室山二十四峰之一。峰北有石如女子,故名。

  ②菖蒲:相传营蒲生石上,一寸九节以上,服之长生。紫花者尤善。紫茸:紫色小花。此二句全诗校:“一作君行到此峰,餐霞驻衰容。”

  ③白龙:《广博物志》载:东汉人瞿武,服用黄精、紫芝,得天竺真人秘诀,乘白龙而去。

  【译文】

  我有座万古不坏的住宅,就如同嵩山东山坡的玉女峰一样神秘。

  我留下了一片月亮,长期挂在东溪边的古松上。

  你去嵩山采掇仙草,菖蒲和花紫茸。

  今年晚些时候,我也许也去那拜访你,到时候我们一起青天骑白龙升天。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当时李白在长安。杨山人大约是李白早年“访道”嵩山时结识的朋友。李白《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一诗云:“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束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唯有君。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在朱紫盈门的境遇里,与之言行契合的只有这位杨山人,可见两人情谊之深。如今这位志同道合者就要离去,诗人抚今忆昔,感慨倍增,因作此诗以赠。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从头至尾不写离愁别恨,而主要是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写嵩山景色的部分,清幽高远;写杨山人归山后的生活,恬静安适。通篇紧扣诗题,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把送别之意、惜别之情表达出来。借用前人的话说,就是用景语代替情语。

  全诗可分三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嵩山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嵩山以及对昔日遁迹山林、寻仙访道生活的眷念之情。首联写峰峦,起句豪迈。一个“我”字颇有“万物皆备于我”的气概。李白当年访道嵩山,未必就栖身于玉女峰,这里选用“玉女”的峰名,是为了与上句的“万古宅”相对应。“万古宅”就暗含仙人居所的意思,使神异的气氛更加浓厚,也更加令人向往。三、四句展示的境界更加美丽神奇。月不可留,而要“长留”,并且使它处在最恰当、最美好的位置上。晶莹的月亮悬挂在苍翠挺拔的松树之上,下面是长流不断的溪水。它不只生动地显现了嵩山秀丽的景色,而且寄托着隐居者高洁的情怀。

  五、六句为第二层,写杨山人归山后的活动。诗人想象杨山人归去后将采摘仙草,而嵩山玉女峰一带就散布着开满紫花的菖蒲。这种菖蒲“一寸九节,服之长生”(《神仙传》),正可满足他求仙的欲望。这联上句写人,下句写山。人之于山,犹鱼之于水,显然有“得其所哉”的寓意。“尔”字又和前面的“我”字呼应,渲染出浓郁的别离气氛。

  末二句为第三层,诗人向好友表示“岁晚或相访”要和他一起去过求仙访道、啸傲山林的生活。结句把这种思想情绪化为具体的形象:仿佛在湛蓝的天空中,一条白龙在向前蜿蜒游动,龙身上骑坐着风度潇洒的诗人,他那仙风道骨与“青天”“白龙”相表里,构成了美丽和谐的意境。这种骑龙相访的神奇画面,显得豪放飘逸。

  此诗所写的“景”,既为外在的景物,也为内在的感情,是“情与景偕,思与境共”的统一体。例如描绘嵩山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它的爱慕之情,就寓有怀念杨山人和向往栖隐生活的思想感情在内。三者迭合在一起,惜别的.情意,就显得十分浓烈。惜别而不感伤,一往情深,而又表现得超奇旷达,这样的送别诗是非常罕见的。它构思新奇,如镜花水月,亦真亦幻,不受通常的时空观念的束缚,不为常人的思想感情所左右,更不因袭模仿,落入前人的窠臼,表现了诗作者惊人的创造力。

  李白写诗还常常运用夸张的艺术手腕使描绘的对象理想化、神奇化,以引起读者想象与思慕的情趣。这在此诗中有典型的表现。例如,“宅”为常见事物,并无新奇之处,可是在前面加上“万古”二字,就变得神奇、空灵而耐人寻味了。又如一轮明月挂在溪边的松树上,景物固然迷人,但若仅仅如此,诗味并不很多。诗人别出心裁,在前面冠以“长留”二字,突出意志的力量,这样人和物都发生了“超凡入圣”的变化,涂上一层神奇瑰丽的色彩,从而引人遐想,逗人情思。唐人张碧曾用“天与俱高,青且无际”(《唐诗纪事》)评价李白的诗,这八个字形象地表现了李白诗歌神奇超迈而又质朴自然的特色,是很恰当的评判。

  名家评价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刘会孟曰:超然天地间,可以不死,岂独不经人道哉!奇思高调(首二句下)。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陈继儒曰:英清朗决,出世之语自异。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矩》:前后两截格。全首不对,以此古为律体,语虽参差而音实协律,此其妙也。太白集中此体持多,恨其率易,无一首可诵。此首发兴特奇崛,而结句浑成,力重千钧,故取以存一体。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蟠逸气于短言,弥觉奇健。

  清代卢麰《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太白本色奇迥,非复凡响,一字不对,不在古律之限。三、四、五、六、七、八,无辙迹,有烟霞,岂非天才!评:太白英才爽笔,绝尘轶轨,不复以律自羁,故五律有全工对者,有五、六对音,有通首一、二字对者,有通乎全不对者。无论工丽、脱落,其中总有运掣生气,乃不胜采掇。此则全不对者。

  清代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王翼云曰:飘然语是太白本相,而旲绥眉谓其故为奇矫,非也。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云:“尤古宅”三字,作达人语会,方妙;一涉仙气、便痴,又云:五、六一作“君行到此峰,餐霞驻衰容”,见此二句,方知本句之佳,便隔汕凡,便分雅俗。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