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教材有哪些 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教材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教材有哪些,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教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教材有哪些,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教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职称考试的全称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是由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共分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职称三个级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教材,欢迎大家阅读。

  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教材篇1:

  一、在新教材发放之前,先利用20xx年中级会计师考试教材,把教材整体章节熟悉一遍,进行精读,将教材的重点内容弄清楚,打好基础。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报的科目的数量,合理安排时间。建议大家先学难度比较大的科目,(如《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再学相对简单的科目(如《经济法》)。

  二、在第一轮预习阶段,考生可以先听20xx年的视频课件,使用20xx年的教材和复习资料来预习,熟悉书中的知识点,重点注意历年教材中变化的内容,等到新教材拿到手的时候,在针对新改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

  中级会计实务:

  (一)科目特点

  从每年的考试情况及学员反馈来看,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算是属于中级会计考试中难度最大、内容最多的一科。其特点在于经济业务盘根错节、综合性强,会计分录较多容易让学员焦头烂额。

  (二)考情分析

  虽然中级会计实务从其章节分布、知识脉络上来看确实错综复杂,但从近年的真题来看,中级会计实务考试从整体上侧重于考生基础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业务处理能力的考核。一切的困难都是纸老虎,所以考生只要是掌握好基础的业务处理和理论知识应对考试绰绰有余。

  财务管理:

  (一)科目特点

  通过历年考试可以考出,财务管理考试具有考核全面、计算量大、分析题和综合体分值所占的比重较大,需要记忆和运用很多公式,由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多数是以文科为北京的,所以考生普遍反映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实际上财务管理从考试来说并不是很难。只要把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相信顺利通过绝非难事。

  (二)考情分析

  1.以教材为准出题,考试内容完全限定在教材范围内。

  2.主观题的考核综合性加强,计算题试题难度不大,以教材例题为准,也出现跨章节情况,综合题综合性强,跨多个章节。

  3.历年考题的重要考点在考题中会重复出现。

  经济法:

  (一)科目特点

  经济法科目内容多、内容杂、内容细、内容枯燥、考题灵活,需要大量的记忆,但不能机械地死记硬背。一定要注意多归纳,多举例,多做题。中级经济法教材每三年要进行一次翻新,20xx年是新周期的第一年,首次报考的考生应注意新内容。鉴于20xx年税法界的大改革,20xx年中级会计考试经济法科目中的税法部分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请考生留意。

  (二)考情分析

  经济法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重点主要集中在2、4、5、6、7章里面,尤其是新增内容,需要予以重视。当然要以理解为前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方能顺利应对简答及综合题。各类税法相关知识应通过做题练习熟练掌握。对于重点法条关键词的剖析和记忆才能掌握考试关键。

  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教材篇2:

  20xx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以下简称《教材》)是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编写并修订的,但仍存在不完善之处。本文将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予以指出,并与广大考生和会计界同仁切磋、商榷。

  一、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一)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误写为换出资产入账价值

  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核心问题,而《教材》第143页[例8-6]和[例8-7]中均写为“换出资产价值总额”,按照公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收到的补价)+支付的相关税费,因此,应将两例题中的“换出资产价值总额”改为“换入资产价值总额”。

  (二)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损益是错误的

  根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损益。《教材》第145页[例8-6]和[例8-7]均为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例题,而会计处理中都有确认损益的现象。[例8-6]中乙公司对换出的商品确认主营业务收入800 000元,并结转成本600 000元,确认营业外支出20xx000元。笔者认为,应将两笔会计分录合一:借:原材料2 064 800,固定资产 3 097 20xx,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74 000; 贷:库存商品6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 000 ,固定资产清理3 000 000,无形资产 1 800 000。[例8-7]中甲公司换出的原材料确认其他业务收入3 500 000元,并结转成本3 000 000元,确认交换损益营业外支出500 000元。笔者认为,应将两笔会计分录合一:借:固定资产4 995 000,银行存款 400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1 800 000,原材料3 0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95 000。

  二、会计政策变更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教材》第307页[例16-1]中,甲公司对建造合同的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税法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时,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笔者认为是不妥的。

  根据追溯调整法的思想: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依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本例题收入确认方法以前期间一直采用完成合同法,若税法与其一致,则当初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按照变更后的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税法与其相同,也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因此,笔者认为,税法计算收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适用于变更前后。按照这一思路,以前期间会计采用的完成合同法与税法采用的完工百分比法,就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而按照变更后的完工百分比法,会计与税法一致,若推到以前期间,视同以前期间均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是不存在暂时性差异的。因此应在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时,将“递延所得税资产”予以冲销,而不是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变更后的完工百分比法与完成合同法之差异即税前差异800 000元,代表着损益的增加、存货—“工程施工”的增加,也代表暂时性差异的转回。

  会计分录应改为,借:工程施工 80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36 000,递延所得税资产264 000。

  另一思路是,将例题中税法确认收入的方法改为变更前后采用完成合同法,则顺理成章。以前期间会计采用的完成合同法与税法一致,不产生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变更后会计采用完工百分比法,与税法采用的完成合同法不一致,即产生暂时性差异。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的损益代表着存货的账面价值,完成合同法确认的损益代表着存货的计税基础。二者之差异即税前差异800 000元,代表着损益的增加,也代表存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进而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教材》第322页[例17-6]中,20xx年11月,甲公司因未按合同发货导致乙公司发生重大经济损失,年末甲公司确认40 000万元的预计负债。20xx年2月7日(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前、20xx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前)法院判决甲公司需赔偿50 000万元。税法规定该预计负债产生的违约损失可以在实际支出时于税前扣除。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20xx年年末,因预计负债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3 20xx元,20xx年法院判决甲公司的50 000万元的赔偿金,预计负债随即消失,因此在调整分录中将递延所得税资产予以冲销。但甲公司已实际支出50 000万元赔偿金,在20xx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前,税法是允许税前扣除的,因此,还应补充一笔调整分录: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6 500万元;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6 500万元。报表项目也应做相应的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调减应交税费16 500万元,调减盈余公积670万元,调减未分配利润6 030万元。利润表项目,调减所得税费用3 300万元,净利润调减6 700万元。

  四、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体例应做调整

  抵销分录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核心,而《教材》是按照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体系分别介绍的,一笔抵销分录可能在不同的合并财务报表中重复介绍,合并工作底稿也是分散介绍的,不便于学习和教学。笔者认为,应以抵销分录为线索,单独设计为一个问题,同时,将合并工作底稿设计为两张,一张为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工作底稿;另一张为合并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抵销分录可集中介绍,然后将抵销分录涉及的项目填列在合并工作底稿中报表相应的项目中。这样《教材》介绍的文字可以集中表述,既精炼、节省篇幅,又便于掌握。

  (一)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年末,商誉;贷: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该笔抵销分录在合并日以及以后每年都编制,既涉及到合并资产负债表,也涉及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二)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本年利润分配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年初;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分配—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年末。该笔抵销分录在合并日以及以后每年都编制,既涉及到合并利润表,也涉及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三)内部债权与债务的抵销及计提的坏账准备的抵销

  1.内部债权与债务的抵销

  借: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借:应付债券;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该笔抵销分录只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

  2.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该笔抵销分录既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也涉及合并利润表。

  (四)内部销售商品的抵销

  1.当年全部对外销售

  借:营业收入(卖方收入);贷:营业成本(买方成本)。该笔抵销分录只涉及合并利润表。

  2.当年未实现对外销售形成存货以及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营业收入(卖方);贷:营业成本(卖方),存货(买方)。该笔抵销分录既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也涉及合并利润表。

  当年末买方根据该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的账面价值计提了跌价准备,若可变现净值大于卖方存货账面价值,则从集团角度并未跌价,不应计提跌价准备,所以应抵销。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该笔抵销分录既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也涉及合并利润表。

  3.当年部分对外销售

  借:营业收入(卖方);贷:营业成本(卖方的成本+买方成本),存货(买方)(未实现销售利润×未销售比例,或存货余额×毛利率)。该笔抵销分录既涉及合并利润表,也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

  (五)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中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及多计提折旧的抵销。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固定资产—原价。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管理费用。该笔抵销分录既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也涉及合并利润表。

  以后各年的抵销分录可以单独介绍。

  五、其他问题

  《教材》第108页第8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应改为“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教材》第118页[例7-1],表7-1中S公司盈余公积应改为2 000 000元。《教材》中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建造合同收入和费用的顺序不妥,笔者认为先根据完工进度确认合同收入,然后根据完工进度确认合同费用,二者之差即为当年的合同毛利。

  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教材篇3:

  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财务管理》的十大要点

  一、要点一:时间价值的作用与计算

  (一)时间价值的作用是什么?这是容易忽略的问题,许多学员将精力放在记忆公式和单纯计算上,而忘记了时间价值的作用,没有明白为什么要计算时间价值,甚至将时间价值的计算与利息计算混淆,从而影响时间价值的准确掌握,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财务管理》的十大要点。时间价值的作用就是比较不同时点上的流量。当两个流量发生在同一时点上时,可以直接比较其大小;若两个流量发生在不同点上时,不能直接比较大小,必须将它们都调整到同一个时点上,才能比较。所以,时间价值的计算,就是调整流量。利用时间价值计算,可以将发生在不同点上的流量,调整到同一个时点上,再进行比较。在教材中,第三章计算债券价格、租赁租金,第五章计算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差额内部收益率和年收回额,第六章计算债券和股票的长期收益率、投资价值,都是时间价值的具体应用。因此,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的计算基础。如果时间价值掌握较好,上述的应用就不必专门记忆公式了。

  (二)时间价值求现值、终值表示什么意思?

  有人说:“时间价值求现值,就是求现在的值;求终值,就是求最后一点的值”,对吗?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求现值是指将发生的流量调到发生点的前面,只要将发生的流量向前调,都叫求现值。比如,将20xx年初发生的100万元,调到20xx年初或20xx年或20xx年…都叫求现值,可见同一个流量可以有无数个现值。因此,要看清题的要求,是求哪一点的现值。而求终值是指将发生的流量调到发生点的后面,只要将发生的流量向后调,都叫求终值。比如,将20xx年初发生的100万元,调到20xx年初或20xx年初或20xx年初…都叫求终值。可见有无数个终值。因此,要看清题的要求,是求哪一点的终值。

  (三)时间价值计算如何掌握?有哪些环节值得注意?

  时间价值计算,从考试角度,主要掌握查表系数,不必单纯记忆数学系数。从考题情况看,近几年涉及时间价值计算,试题中都用查表系数形式给出。

  查表系数的表示,由三项构成,如(F/Pin),第一项表示已知项和未知项,一般已知在下,未知在上,如F/P表示已知现值求终值。n的含义有两种:第一,当涉及现值与终值计算时,表示二者的间隔期。如将20xx年初发生的100万调整到20xx年末,间隔期为一年。第二,当涉及年金计算时,n表示年金发生的个数。如96年末、97年末、98年末各发生100万元,将其都调整到1998年末时,n=3;将其都调整到20xx年末时,仍然是n=3。只不过求年金终值时,利用书中的系数,只能将年金求到最后年金重合点;而求年金现值时,只能求到第一个年金前一点。这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因此,年金求终值或现值,存在算一次或两次问题。求年金终值时,若所求点是最后年金重合点,则计算一次即可;若所求点不是最后年金重合点,则应计算两次;同理,年金求现值时,若所求点是第一个年金前一点,则计算一次即可;否则应计算两次。因此,对时间价值计算,最好画流量图表示。现举例说明:

  【例1】李芳今年4岁,过生日时其舅舅许诺从4岁起,到8岁止,每过一次生日给她1OO元。若i=10%,分别计算(考虑时间价值):

  (1)相当于8岁时一次给多少?

  (2)相当于9岁时一次给多少?

  (3)相当于12岁时一次给多少?

  (4)相当于3岁时一次给多少?

  (5)相当于刚出生时一次给多少?

  【解】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若不考虑时间价值,答案都一样,均为一次给500元。但考虑时间价值,则答案不同。流量图如下(图中点表示本年末或下年初,两点之间为一个年度。如5点表示5年末或6年初。)

  (1)相当于8岁时一次给F8=100(F/A 10% 5)=100×6.1051=610.51(元)

  (2)相当于9岁时一次给F9=100{F/A 10% 5(个数)}{F/P 10% 1(间隔期)}=100×6.1051×1.1=671.56(元)

  (3)相当于12时一次给F12=100{F/A 10% 5(个数)}{F/P 10% 4(间隔期)}=100×6.1051×1.4641=893.85(元)

  (4)相当于3岁时一次给P3=100(P/A 10% 5)=100×3.7908=379.08(元)

  (5)相当于刚出生时一次给P0=100{P/A 10% 5(个数)}{P/F 10% 3(间隔期)=100×3.7908×0.7513=284.80(元)

  此题关键是年金求终值、现值的落点。

  二、要点二:债券发行价格中两个利率不同

  债券发行价格计算为:价格=利息现值+还本现值

  其中,票面利率:计算发生的利息用,一般按单利;

  市场利率:计算价格(折现)用,一律用复利。

  若每年末付息一次时,当票面利率>市场利率,溢价发行;

  当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平价发行:

  当票面利率<市场利率,折价发行;

  若按半年计息时,利息=年利率×1/2,折现率=市场利率×1/2。

  【例2】某企业发行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10%,面值1000元的债券,单利计息,分别计算下面情况的发行价格。

  (1)市场利率8%,每年末支付一次利息;

  (2)市场利率8%,到期连本带息一次付清(利随本清法);

  (3)市场利率10%,每半年计算并支付一次利息;

  【解】价格=利息现值+还本现值

  (1)价格=100×10%(P/A 8% 5)+1000(P/F 8% 5)=1000×10%×3.9927+1000×0.6806=1079.87(元)

  (2)价格=100×(1+5×10%)(P/F 8% 5)=1020.9(元)

  (3)价格=100×10%×1/2(P/A 10%/2 10)+1000(P/F 10%/2 10)=50×7.7217+1000×0.6139=1000(元)(平价)

  此外,已知价格可以倒求市场利率,用到内插法。

  三、要点三:商业信用放弃折扣成本率的`计算和选择

  放弃折扣成本率=折扣率/(1-折扣率)×360/(信用期-折扣期)。当市场利率大于放弃折扣成本率,应享受折扣,有利之处是付款额减少,不利之处是占用资金的时间短;当市场利率小于放弃折扣成本率,应放弃折扣,不利之处是没有享受折扣,应支付原价,有利之处是占用资金的时间长。

  【例3】我有一块手表价值100元,准备出售给您,条件为2/10,N/30,即表示10天内付款,可以少付2%,若30天付款,付原价100元,您如何选择?

  【解】示意图如上。并简化为比较两个点,即10点付98元或30点付100元(因为比10天再早付,也不再有折扣了,只要享受折扣,就在10点付;过了10点,也没有折扣了,就拖到30点付)。

  若放弃折扣,意味着10点的98元到30点成为100元,理解为10点98元为本金,30点100元为本利和,2元为20天的利息,则有:占用资金20天的利率=利息/本金=2/98(严格应称为成本率,利率专指对银行而言)

  相当于占用资金1天的利率=2/98×1/20

  相当于占用资金1年的利率=2/98×360/20=[(100×2%)/100(1-2%)>×[360/(30-10)>=[2/(1-2%)>×[360/(30-10)>

  即得到教材中的公式。

  所以,教材中公式放弃折扣成本率理解为:若放弃折扣多占用资金20天,相当于占用对方资金1年的成本率。若此成本率大于市场利率,说明多占用20天代价太大,因此,不应多占用,应在10天内付款,即享受折扣;老此成本率小于市场利率,说明多占用20天的代价很小,比占用银行贷款利息还低,占用时间越长越好,应在30天付款,即应放弃折扣。

  若【例3】中市场利率15%而放弃折扣成本率=[2%/(1-2%)>×[360/(30-10)>=36.73%>15%

  说明应在10天内付款。否则放弃折扣的代价太大。

  四、要点四: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

  (一)普通股成本=当年末股利/[总额(1-筹资率)>+增长率

  1、普通股本计算,是考虑无数个股利(每个股利按增长率增长)而推导出的。由于每年的股利不相同,所以,分子的股利不能随意表示,而是指计算当年末股利。

  2、普通股成本不仅是发行时计算,发行之后每年也可以计算。每次计算时,分子的股利、分母的股价,都按照计算当年的金额计算。

  【例4】已知某企业20xx年初发行普通股,20xx年末股利预计每股2元,以后每年按5%的增长率增长。20xx年初股票发行价每股20元,预计20xx年初、20xx年初股价分别为25元、18元,分别计算20xx年、20xx年、20xx年每年普通股成本(不考虑筹资费)。

  【解】20xx年股票成本=2/20+5%=15%

  20xx年股票成本=2(1+5%)/25+5%=13.4%

  20xx年股票成本=2(1+5%)2/18+5%=17.25%

  (二)留存收益成本=普通股年末股利/普通股股价+普通股利增长率

  留存收益成本所用数据,全都是普通股的,因为留存收益属于普通股股东权益,其成本计算与普通股基本相同,只是没有筹资费而已。

  【例5】某企业20xx年初股票价格20元,年末股利每股2元,股利增长率5%,留存收益800万元,股票筹资率2%,分别计算普通成本、留存收益成本。

  【解】普通股成本=2/20(1-2%)+5%=15.20%

  留存收益成本=2/20+5%=15%

  留有收益800万元不参加运算。留存收益成本15%,表示使用800万元的留存收益用于投资时,其收益率不能低于15%.

  五、要点五:边际成本

  教材中边际成本的概念与计算不一致,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一)概念:资金边际成本指资金每增加同单位时,所增加的资金成本,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财务管理》的十大要点》。

  这是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按此概念,边际成本指增加的成本,用图示意为:

  表示,资金每增加20万时,成本增加1%,1%即为边际成本。

  (二)作用: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但教材没有涉及边际收入、边际利润,这是其不足之处。

  (三)计算:边际成本计算方法很多,教材所承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与概念不一致。但从应试角度,还应按其掌握。

  教材边际成本计算:新筹资的加权成本,即为边际成本。

  【例6】20xx年企业资金120万元,加权成本10%。20xx年企业计划新筹资金80万元,80万元的加权成本12%,分别计算筹资后的加权成本和加权成本增加。

  【解】筹资后总资金=120万+80万=20xx元

  筹资后加权成本=10%×120/20xx12%×80/20xx10.8%

  筹资前后加权成本增加=10.8%-10%=0.8%

  0.8%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边际成本。而教材将新筹资的加权成本12%作为边际成本。

  下面再举例说明用教材方法计算边际成本过程。

  【例7】某企业原有资金500万元,现拟新筹资80万元。新筹资中,负债占40%,权益资金占60%。新筹资中负债在40万以内的成本为6%,超过40万为7%;权益资金成本在30万元以内为8%,超过30万元为9%。(1)计算边际成本。(2)若新筹资80万用于投资,则投资报酬率至少为多少?

  【解】(1)第一:新筹资中负债筹资总额分界点=40/40%=100万元

  第二:新筹资中权益筹资总额分界点=30/60%=50万元

  则可以找到新筹资加权成本变化区间,用图示意为:

  第三:分别计算各区间加权成本,即为边际成本。

  0~50加权成本=6%×0.4+8%×0.6=7.2%

  0~100加权成本=6%×0.4+9%×0.6=7.8%

  大于100加权成本=7%×0.4+9%×0.6=8.2%

  (2)由于80万元的加权成本7.8%,说明新筹资80万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7.8%。

  六、要点六:现金流量计算中更新设备造成的税差

  这是教材20xx年增加的内容。由于更新设备,旧设备的账面折余价值可能不等于变价净收入,造成营业外收支的变化,从而影响所得税变化,将其称为旧设备变现税差。

  对其掌握注意三个层次——计算、判断、处理。

  (一)计算:旧设备变现税差=(变价收入-折余价值)所得税率

  (二)判断:当变价收入>折余价值,旧设备变现产生盈利,税差表示应多交的所得税,为流出量(减)

  当变价收入<折余价值,旧设备变现产生亏损,税差表示少交的所得税,为流入量(加)

  (三)处理:有建设期,在建设期末处理;(与注册会计师教材不同)

  无建设期,在第一年末处理;

  【例8】某企业准备更新设备,资料为:新设备投资20xx元,旧设备折余价值100万元,所得税率30%,分别计算当变价净收入为100万元、110万元和90万元时,(1)更新设备投资差;(2)旧设备变现税差;(3)若建设期为3年,指出投资差和税差发生的点。

  【解】(1)变价净收入为100万元时

  投资差=新设备投资-旧设备变价净收入=20xx100=100万元,在更新设备时处理,为流出量

  税差=(100-100)30%=0 没有税差

  (2)变价净收入为110万元时

  投资差=20xx110=90万元,在更新设备时处理,为流出量

  税差=(110-100)30%=3万元,在第三年末处理,为流出量(多交税)。

  (3)变价净收入为90万元时

  投资差=20xx90=110万元,在更新设备时处理,为流出量

  税差=(90-100)30%=-3万元,在第三年末处理,为流入量(少交税)。

  若没有建设期,则税差都在第一年末考虑。

  七、要点七:股票价值计算

  股票价值=股利现值+售价现值

  当股票长期持有,不转让时,则成为永续年金求现值。

  又包括两种情况

  年股利相等:价值=年股利/收益率

  年股利递增:价值=投资年末股利/(收益率-增长率)

  对年股利递增的情形,分子的股利表示投资年末股利,以后按增长率连续增长。其价值为投资年初的价值。年初投资,年末才有股利。

  【例9】某公司拟于20xx年初投资股票,有甲、乙、丙三种股票可以选择。甲股票20xx年末分配现金股利为每股0.20元,目前价格13元/股,预计每年末股利相等,准备持有5年后,于20xx年末将其以20元价格出售;乙公司20xx年末分配股利0.15元/股,预计其股利每年增长率5%,准备长期持有,目前价格8元;丙股票预计20xx年末、20xx年末、20xx年末三年不分股利,从20xx年末起每股股利0.20元,准备长期持有,目前价格5元。公司的必要收益率10%,要求分别计算甲、乙、丙股票的投资价值,并作出选择。

  【解】甲股票流量图:

  甲股票价值=0.2(P/A 10% 5)+20(P/F 10% 5)=13.18(元)>13元

  乙股票流量图:

  乙股票价值=0.15(1+5%)/(10%-5%)=3.15(元)<8元

  丙股票流量图:

  丙股票价值=(0.2/10%)×(P/F 10% 3)=1.50元<5元

  应选择甲,只有甲投资价值超过价格,值得投资。

  八、要点八:投资收益率计算

  (一)概念:指年收益占投资的百分比,包括长、短期收益率。一般指年收益率。

  (二)计算:短期收益率=[价差+股利(利息)>/购价(短期指不超过一年的投资)

  长期收益率是指使 购价=利息(股利)现值+还本(售价)现值 成立的折现率,用内插法

  【例10】20xx年1月1日,东方公司购入朕友公司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发行价900元,票面利率8%,单利计息,每年末付息一次,分别计算下列情况的投资收益率。

  (1)20xx年1月1日以1010元价格出售;

  (2)20xx年7月1日以1000元价格出售;

  (3)20xx年2月1日以920元价格出售;

  (4)20xx年1月1日到期收回。

  【解】前三问为短期,后一问为长期。

  (1)投资收益率=(价差+利息)/购价=[(1010-900)+1000×8%>/900=21.11%

  (2)投资收益率=[(价差+利息)/购价>×2=[(1000-900)/900)×2=22.22%(半年出售时,得不到利息)

  (3)投资收益率=>[(价差+利息)/购价>×12=[(920-900)/900>×12=26.67%(月收益率乘12得年收益率)

  (4)流量图为:

  则 购价=利息现值+还本现值

  设投资收益率为i,即求使 900=80(P/A i 5)+1000(P/F i 5)成立的i

  设i=10% 80(P/A 10% 5)+1000(P/F 10% 5)=924.16>900

  设i=14% 80(P/A 14% 5)+1000(P/F 14% 5)=794.05<900

  说明所求i介于10%与14%之间,用内插法。

  (14%-i)/(14%-10%)=(900-794.05)/(924.16-794.05)

  解得:投资收益率i=10.74%

  九、要点九:批进零出法储存期计算

  (一)原理:存货储存期计算的目的是分析储存期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二)计算:第一步:得到利润与储存期的关系式

  第二步:再根据问题求解。其中批进零出最后利润=日储存费[保本天-(售完天+1)/2>

  【例11】某企业购商品1000件,单位进价(不含增值税)100元,单位售价(不含增值税)130元,一次性费用20xx0元,销售税金及附加20xx元。若货款来自银行贷款,月利率‰,该批存货的年保管费用率3.6%,分别计算:

  (1)该批存货利润与储存天数的关系;

  (2)保本天数;

  (3)批进出法下,储存期为150天的利润;

  (4)批进零出法下,每日销100件的利润;

  (5)批进零出法下,为实现目标利润7580元,则每天至少应销多少件?

  【解】(1)由利润=毛利-固定费用-税-日储存费用×储存天数

  共中 毛利=(130-100)×1000=20xx0(元)

  日储存费=(9‰/30+3.6%/360)×100×1000=40元

  利润=20xx0-10000-20xx-40天数

  利润=8000-40天数……①

  即为利润与天数关系,表明每多储存一天,利润从8000里减少40元。

  (2)保本天指利润为零的天数,由①式:0=8000-40天数

  ∴保天数=8000/40=20xx天)

  (3)代人①式,利润=8000-40×150=20xx(元)

  (4)批进零出法利润=日储存费[保本天-(售完天+1)/2>

  ∴售完天=20xx件/100件/天=10天

  ∴利润=40[20xx(10+1)/2>=7780元

  (5)此问为“倒算”题,将目标利润代人利润计算公式中

  7580=40[20xx(售完天+1)/2>

  解得:售完天=20(天)

  每天至少应销1000件/20天=50(件)

  十、要点十:杜邦体系结合连环替代法进行多因素分析。

  (一)杜邦体系原理:从股东最关心的指标净资产收益出发,建立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联系,根据报表中数据变化,分析净资产收益率变化。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权益=(净利/资产)×(资产/权益)=(净利/收入)×(收入/资产)×(资产/权益)=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称为“二率”或“三率”相乘。其中,权益乘数是杜邦体系中出现的概念,为资产与权益的倍数。当权益乘数越大,表明资产一定时,权益越小,即负债越大,使偿债能力下降。

  (二)杜邦体系应用:结合连环替代法,分析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例12】已知某公司20xx年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0%、2、1.25%和25%;20xx年分别为12.5%、2.29、1.40和40%。用杜邦体系结合连环替代法分析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解】因为: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净资产收益率

  20xx年 10%×2×1.25=25% ①

  销售净利率变化:12.5%×2×1.25=31.25% ②

  资产周转率变化:12.5%×2.29×1.25=35.78% ③

  权益年数变化:12.5%×2.29×1.04=40.08% ④

  ②-① 31.25%-25%=6.25% 为盈利能力提高的影响;

  ③-② 35.78%-31.25%=4.53% 为营运能力提高的影响;

  ④-③ 40.08%-35.78%=4.30% 为偿债能力提高的影响;

  其中,盈利能力提高对净资产收益率影响最大。

  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教材篇4:

  第一招 计划答题时间

  计划答题时间,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十五个实用技巧。选择题考试通常要求在短时间内作答,考试开始时,你应该看一看试题的分量,并目对每道题应占用的时间迅速作出估计,也许你会发现,每道选择题允许作答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在某些情况下,这似乎不大可能,但你不必担心,有不少问题可能只需几秒钟就可作出选择,这样,你就有足够时同去考虑相对较难的问题。

  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也是很必要的,一般的做法是:首先通读并回答你知道的问题,跳过没有把握作答的问题。然后重新计算你的时间,看看余下的每道题要花多少时间。在一道题上花过多的时间是不值的,即使你答对了,也可能得不偿失。

  第二招 看清题目要求

  按题目要求答题,有不少考生连题目的要求都没看就开始答题。比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而有些考生,一看基干项,紧接着就被一个“好的”或“有吸引力的”备选答案吸引住了,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从而失去了许多应该得分的机会。请记往,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择答案。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所有的选择答案都可能具有吸引力,然而,判卷时却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择。

  第三招 运用排除法

  运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一般来说,对于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基干项与正确的选择答案几乎直接抄自于指定教材或法规,其余的备选项要*命题者自己去设计,即使是高明的命题专家,有时为了凑数,他所写出的备选项也有可能一眼就可看出是错误的答案。尽可能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你选对答案而得分的机率。

  例如:如果控制风险水平初步评估为中等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

  A.比评估为高水平时要多

  B.比评估为低水平时要多

  C.比评估为高水平时要少

  D.与评估为低水平时一样多

  显然,在本题中,答案B、C所表达的含义实质上是一样的,要么都对,要么都错。但这是一道单项选择题,不可能都对,于是B、C可以排除。(正确答案:A.)

  第四招 运用猜测法

  运用猜测法。如果你不知道确切的答案,也一定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一般来说,排除的项目越多,猜测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

  例如,一份试卷有10道备选答案为四项的单项选择题,你有把握选对的只有6道,其得分为6分(每道题1分)。如果盲目乱猜余下的4道题,按概率来说,你可能猜对一道题,于是你的总分数为7分。假如你对不懂的4道题,都能成功地排除二个备选答案,你可望猜对2—3道题,这时你的总分为8-9分。这个分数对于一道满分为10分的单项选择题来说,应该是很理想的。

  第五招 运用比较法

  运用比较法,直接把各项选择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

  例如:甲厂向乙厂购买20吨化肥,合同约定由乙厂代办托运。花费在运输途中丢失近5吨。按照法律规定,作为货物所有者,( )。

  A.甲厂有权向运输部门请求赔偿

  B.乙厂有权向运输部们请求赔偿

  C.甲厂有权向乙厂请求赔偿

  D.甲,乙两厂有权共同向运输部们请求赔偿

  这里、本题的关键词是“货物所有者”,备选答案中“货物的所有者”出现三个:甲厂、乙厂、甲乙两厂。由于试题基本项说明“合同约定由乙厂代办托运”,乙厂代办托运后,化肥的所有权即由乙厂转为甲厂所有。故答案只能是A或C。又由于乙厂只是替甲厂“代办”,货物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已经了结,甲厂无权再向乙厂提出除货物质量以外的要求,显然答案只能是A了。如果题目指明“合同约定由乙厂负责托运”(而不是“代办”),答案然就只能是B了,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十五个实用技巧》。因为在货物运抵甲厂以前,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

  第六招 运用大概率事件

  做判断题的任务是指出它的正确或错误,因此即使你不会,你也有50%猜对机会。但考官不给你这个机会:如果你判断失误,倒扣分!因此你必须慎重,不要作无谓的牺牲。但我实在不会,又想得点高分,有没有技巧呢?有!统计表明,在一份标准化的试卷中,判断题正确答案为“×”的占60~80%,也就是说,一份有10道判断题的试卷,如果你已经将其中的6、7道题画上了“×”,则余下的你没有把握的题你就画“√”吧;反之,如果在前面已作的题中,已经有3道题画了“√”,余下的你就最好画上“×”。这就是“运用大概率事件”!怎么样,试试吧!

  第七招 分清绝对和相对概念

  判断题通常不是以问题出现,而是以陈述句出现,要求考生判断一条事实的准确性,或判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事实、事件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正确性。你的答案是指出它的正确或错误。要构思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命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说某道命题正确时,它必须都是正确的。因此,判断题中常常会有绝对概念或相对概念的词,表示绝对概念的词有“总是”、“决不”等,表示相对概念的词有“通常”、“一般来说”、“多数情况下”等。了解这一点,将为你确定正确帮助。

  判断题中含有绝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错的,如“存货周转率越高、表示存货管理的业绩越好。”统计表明,大部分带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对”的可能性小于“错”的可能性。当你对含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没有把握作出判断时,想一想是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你找不出任何理由,“错”就是最佳的选择答案。

  判断题中含有相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对的。如“普遍认为,建立我国统一的会计准则,是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在权数相等情况下的一种特例。”;“固定成本只是在相关范围内保持其成本习性。”等等都属于相对概念。

  第八招 仔细分析判断题

  只要判断题中有一处错,该题就全错。其道理很简单,谓看下面这个命题:虽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下简称《企业法》规定厂长有权“任免或者聘任、解聘企业中层行政领导干部”、但同时又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国营企业单位会计机构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不能由厂长任免。

  本题包含三个问题:《企业法》是否规定厂长有“任免或者聘任、解聘企业中层行政领导干部”的权力,《企业法》中是否有“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段话:国营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是否属于“法律规定除外”之列。如果这三个问题中有一个是错的,那么整个命题就是错的。本题答案应该是“错”,错就错在第三个问题。

  第九招 酌情猜测

  酌情猜测。实在无法确定答案的,请看清试题评分要求。如试题未注明要倒扣分数,哪怕你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题目,也一定要猜测,答对的机率是50%,切莫放过这种“捡来的”分数。

  第十招 重视 计算与分析题

  计算与分析题主要是测试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涉及的概念、计算公式较多,但由于计算与分析题的分数在一份试卷中所占的份量一般较大(20%--40%),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如果本类题你得分不多,要想通过考试就很困难。所幸的是,在一门课程中,可作为计算与分析题的范围较窄,易于把握,你可以在考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第十一招 详细阅读试题

  详细阅读试题。对于计算与分析题,建议你阅读两遍。一方面,准确理解题意,不致于忙中出错,另一方面,你还可能从试题中获取解题信息。

  例:某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以产品销售收入为周转额计算,为100天,以产品销售成本为周转额计算,为146天。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法企业的销售利润率。

  解题过程:首先通读一遍试题,得知本题是求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与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均有关系,其关系是:

  销售利润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x100%=1-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根据上述关系可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之比。要确定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之比,必须从“周转天数”入手,由于周转天数与周转额的关系是反比例关系,因此,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之比应为100/146,而不是146/100。至此,问题基本解决,该企业销售利润率:(1-100/146)x100%=31.5%。

  第十二招 准确回答计算题

  计算题问什么答什么。不需要计算与本题要求无关的问题,计算多了,难免出错。如果因为这样的错误被扣分岂不很可惜吗?有些考生,把不要求计算的也写在答卷上,以为这样能显示自己的知识,寄希望老师能给高分。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大多数阅卷老师不喜欢这类“画蛇添足”、“自作多情”的考生。

  第十三招 重视 解题步骤

  注意解题步骤,如计算与分析题每题所占的分数一般较多,判卷时,多数题是按步骤给分的。而我们有些考生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虽然会做题但得分不全。

  第十四招 写出计算公式

  计算题尽量写出计算公式。在评分标准中,是否写出计算公式是很不一样的。有时评分标准中可能只要求列出算式,计算出正确答案即可,但有一点可以理解:如果算式正确,结果无误,是否有计算公式可能无关紧要:但要是你算式正确,只是由于代入的有关数字有误而导致结果不对,是否有计算公式就变得有关系了。

  第十五招 把握考试重点

  任何课程考试都有大纲,也都有一条主线,都有一定的重点,如果我们能够把握这条主线、这些重点,也就是说抓住课程的精髓,许多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考试就不会觉得太难了。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