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清平乐晏殊的翻译 晏殊《清平乐》翻译赏析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清平乐晏殊的翻译,晏殊《清平乐》翻译赏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晏殊《...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清平乐晏殊的翻译,晏殊《清平乐》翻译赏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晏殊《清平乐》翻译赏析1

  清平乐①

  晏殊

  红笺小字②,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注释]

  ①清平乐:唐教坊曲名。《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亿梦月》、《醉东风》。

  ②红笺:有红线格的绢纸,多指情书。

  翻译:

  红色信笺,写满小字。道尽我平生的爱意。(只等信使传递,信使啊!)鸿雁却在云中飞翔,那鱼儿在水中浮游,心中思念的惆怅,真是难以寄达。

  斜阳中我独倚西楼,看远山正对闲挂的帘钩。犹如桃花美的她,不知今在何处?然春水绿波依旧东流,(不解我满腹的忧愁。)

  【译文】

  粉红的信笺上写满蝇头小字,说尽了我对情郎的深深爱意。无奈雁在云间鱼在水底,满怀惆怅这份深情难以投寄。

  夕阳西下我独倚西楼远望,远处青山正对着窗上帘钩。不知心上人今在哪里?只见那绿水依旧东流。

  译文2:

  淡红色的信笺上写满小字,说尽平生的爱慕之意。但是传信的大雁却在云里,鱼儿在水中,这书信难以寄到。夕阳西下,我独倚西楼,远处的山峰遮住了视线。心上人已经不知去了哪里,只看见江水依旧向东流去。

  译文3:

  红色信笺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把我一生的思念尽情地表达。鸿雁在天,鱼在水中,真令人惆怅呀,我的这份思念难以寄递给你。

  斜阳西下,我独自登上西楼,远山对着我身后的`窗户。美丽的心上人你在哪里呀,只看见江水依旧不停地向着东流去。

  译文4:

  写在红笺上的蝇头小楷麻麻密密,说尽了平生爱慕之意。鸿雁高飞在云霄,鱼儿潜游在水底,雁杳鱼沉,真令人伤感啊——这书写着我柔情蜜意的情书由谁传递?

  夕阳西下,我独登西楼,倚栏眺望,那远山恰对着帘钩,遮挡了视线,徒增了我的烦忧。那人不知到何处去了,楼前的绿波,依旧汩汩东流。

  【评点】

  本篇为念远怀人之词,抒写了词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为晏殊千古传颂的名篇之一。词人以红笺细书情意、书成难寄无比惆怅、暮倚西楼独伫久望等情景描写,一波三折,抒写思念的深情和离别的愁绪,细腻雅致,写情之笔超绝。

  词的上片抒写了词人对情人的一片深情。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无数的情事和无限的情思,词人用精美的小幅红纸,密密匝匝地写满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意,说尽平生。但却“惆怅此情难寄”,写成后的信无从传递,即使天上有鸿雁和水中有游鱼都无法帮忙。此处词人化用古人“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的说法,浓缩在一句“鸿雁在云鱼在水”中,用典却出新,说明无法驱遣它们送信传书,比李玉“断鸿难倩”等化用典故更见风致。

  下片着重渲染主人公的孤独寂寞,点名相思之意。由“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过渡到写景,红日偏西,斜晖照在登楼远望的孤影,景象凄清,远处的山正对着窗户,词人寥寥数语即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远山”句以景抒情,象征了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惆怅难言。而词人原本想倚楼远眺排遣相思,谁料愁思更为浓重。末两句“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化用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意,点出相思之情:那奔流向东的绿水,也许映照过如花的人面,而如今流水依然东流,但却不知人面在何处,只剩下相思之情,随着流水悠悠东去了。浓浓的相思此时化开,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也由此婉曲细腻地表现出来,令人感动。

  全词情景交融,语淡而情深,风格典雅细腻,情调隽永含蓄,是最能代表晏殊婉约词风的词作之一。

  赏析:

  此为怀人之作。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词的上片抒情。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似平淡,实包蕴无数情事,无限情思。红笺是一种精美的小幅红纸,可用来题诗、写信。词里的主人公便用这种纸,写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说尽了平生相慕相爱之意。显然,对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倾心相爱的知音。

  三、四两句抒发信写成后无从传递的苦闷。古人有“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的说法,前者见于《汉书苏武传》,后者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是诗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鸿雁在云鱼在水”的构思,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因此“惆怅此情难寄”。运典出新,比起“断鸿难倩”等语又增加了许多风致。

  过片由抒情过渡到写景。“斜阳”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红日偏西,斜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的孤独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处的山峰又遮蔽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怅难遣。“远山恰对帘钩”句,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倚楼远眺本是为了抒忧,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从抒情手法来看,又多了一层转折。

  结尾两句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之意,略加变化,给人以有余不尽之感。绿水,或曾映照过如花的人面,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不知何处,唯有相思之情,跟随流水,悠悠东去而已。

  人海茫茫,山高水阔,不知心上人身处何方。相思之情,随波逐流,悠悠东去。全词以淡景写浓情,深婉中见含蓄,营造出一种充溢着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远方情人的绵绵情思表现得委婉细腻,感人肺腑。

  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全词语淡情深,闲雅从容,充分体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