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表达的思想感情(使至塞上思想感情)
大家好,我是小东,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使至塞上表达的思想感情,使至塞上思想感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单车欲问边[1], 属国过居延[2]。
2、 征蓬出汉塞[3], 归雁入胡天。
3、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 萧关逢候骑[4] , 都护在燕然[5]。
5、 赏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此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
6、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7、 首二句交待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
8、“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9、“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
10、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
11、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12、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
13、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14、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
15、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16、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17、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
18、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
19、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象本诗中听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
20、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
21、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
22、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23、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
24、“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
25、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象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26、 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27、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
28、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
29、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30、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31、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32、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
33、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
34、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
35、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
36、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37、《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38、”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39、”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40、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
41、这是一个特写镜头。
42、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
43、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44、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
45、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46、 最后两句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诗人的使命也即将完成。
47、诗的收束,顺其自然。
48、 这首诗虽是纪行,但或抒感慨,或叙异域风光,一路写来,自然天成。
49、“长河”,“落日”一联极其出色,历来被传诵为写景的名句。
50、 注释 [1]问边:慰问边塞将士。
51、 [2]属国:典属国的简称,代指使臣,这里是王维自指。
52、居延:东汉有居延属国。
53、据《元和郡县志》:居延海在甘州张掖县东北(今属内蒙)。
54、 [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
55、 [4]萧关:在今甘肃固原东南。
56、候骑(读ji计)骑马的巡逻兵。
57、 [5]都护:都护府的最高行政长官,诗中指河西节度使。
58、燕然:山名。
59、后汉车骑将军窦宪破匈奴,登燕然山刻石纪功。
60、诗中指河西军得胜。
61、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