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国画竹子怎么画,国画竹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竹子一般是学中国画的起手式,通过画竹子,了解,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也领会了,竹子那种中空外实的谦谦君子之风。
2、画竹子用笔一般是先轻后重再轻,也有少数是先重后轻,看竹子叶片的角度,按照芥子园画谱上面总结的,画竹的方法,有个字吧,介字法,一组竹子基本上都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构成组织的叶片。
3、画竹子,还要注意,叶子的方向,不可以同时朝一个方向,也不可以四面八方出叶子,这就需要观察生活,到自然界里面去观察,竹子叶子的形态。
4、画竹子同时还要注意用墨的深浅,浓淡,不能全用一个颜色,中国画中的淡墨,表示远,浓墨表示近,通过不同的颜色表现竹子的远近,另外,一组叶子还要有大有小的搭配,有露有藏,这才符合自然界竹子生长的特性。
5、扩展资料:笔法: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
6、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行笔要有力度。
7、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自动人之处在于有意趣。
8、笔要有力度,古人称笔 “力透纸背”、“骨法用笔”、“力能扛鼎”,就是强调用笔的功力,力度与方式,所以用笔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气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笔端纸上,于是使产生了具有节奏和韵律、奇趣横生的用笔。
9、 运笔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散锋等区别,以中锋用笔最重要,它是笔法的骨。
10、笔锋可分中、侧、逆、拖、散数种。
11、中锋用笔。
12、握笔较直,使笔头中间有力,笔锋基本上在笔痕的中央,笔痕呈圆柱形。
13、侧锋用笔。
14、笔锋略向左右倾斜,使笔尖、笔腰同时一侧着力,笔痕变化较多,有时出现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的效果,能同时表现线与面。
15、逆锋用笔。
16、将笔头倒逆而行。
17、顺笔作画时,笔根在前,笔尖尾随;逆锋用笔则相反,笔尖在前,笔根尾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具有苍劲、古拙的效果。
18、拖锋用笔。
19、拖锋也叫拖笔、露锋。
20、笔头侧卧于画面,顺毛而行,笔痕舒展流畅,自然松动。
21、散锋用笔。
22、笔毛散开而笔痕丰富虚灵、轻松飘逸、面积较大,皴擦点簇常用散锋。
23、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笔有四势,谓筋、骨、肉、气。
24、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改谓之气。
25、”古人总结了用笔的几种特点: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只有控制住笔,线才能平实有力。
26、2.圆,如“折钗股”,丰腴,光滑圆润,圆转有力,富于弹性,转折自如,刚柔相济,富于弹性而有力量。
27、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不漂不浮,象刻进墙皮,沉稳有力。
28、线条是高度控制,行处皆留,意到笔随。
29、宋郭熙说:“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
30、笔与墨,人之浅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纵,又焉得成绝妙也哉?”4.重,如“高山坠石”,下笔就有力量,笔的压力要大,要压得住纸,充满力量,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31、5.变,如“百川归海”、“惊蛇入草”。
32、墨 法中国画又称为水墨画,墨在中国画中就是黑色。
33、中国画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说,即黑、白、浓、淡、干、湿六种效果。
34、墨的方法是为了体现绘画的丰富变化,“笔为骨,墨为肉”。
35、所以墨法可以说是一种用水的方法。
36、根据水的多少,我们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变化阶梯。
37、因为墨有新、旧、陈、变,又把墨质分为新、焦、宿、退、埃五种质。
38、由于墨色的不同处理,产生了不同的墨的变化形象,可分为枯、干、润、湿、漓五种感觉。
39、在笔墨中,笔法更强调内力,而墨讲求“活”和“变”。
40、 古人把用墨的种种变化归纳为如下的方法称为墨法。
41、用墨之法,前人有很多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七法: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
42、“古人墨法,妙于用水。
43、”所以墨法,离不开水的运用。
44、浓墨法。
45、运用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
46、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
47、淡墨法。
48、有湿淡、干淡两种,湿淡是笔上先蘸清水,然后蘸少量浓墨,略加调和后速画。
49、焦墨法。
50、焦墨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运笔挤压中,使水分从焦墨中渗出,达到焦中蕴含滋润的效果。
51、宿墨法。
52、分浓宿、淡宿两种。
53、由于宿墨脱胶而含渣,墨迹显露。
54、故用笔时要注意虚灵、松动,更不得拖涂。
55、破墨法。
56、分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还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种变化。
57、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
58、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
59、积墨法。
60、用浓淡不同的墨,层层积染,称积墨。
61、积墨法的特点是必须等前一遍墨色干后,再画第二遍,才能使画面墨色层次分明、浑厚华滋。
62、泼墨法。
63、有二种泼法,一种是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用笔再加适当点画。
64、另一种是用笔泼墨法。
65、这种泼法,便于控制。
66、冲墨法。
67、是用墨画后,乘湿速以清水冲淋,使墨自然渗发。
68、渍墨法。
69、常用松烟墨、渍墨入画,往往墨色浓黑而四边淡开,得自然之晕。
7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画技法 画竹先画竿。
71、画竿时注意中间部分的竹节较长, 上下两端的竹节较短。
72、点节时笔墨较重,行笔如写书法,不要完全地重复,注意浓淡干湿变化。
73、 在主要的竹竿上加分枝时,不要只加一边,以免画面重心不平衡。
74、小枝的形态如鹊爪。
75、而画风,雨竹时,会有相应的变化,请留心观察。
76、 画竹的用笔如同写书法的用笔。
77、画竹根及主干时如“楷书”笔法,稳健而力透纸背;画小枝杈时则用“草书”笔法,行笔流畅,一一气呵成。
78、初学画竹,还是要求笔笔送到,不求速度,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追求更高要求。
79、 一幅画面中如出现几根或几十根竹,要注意各根竹和竹节处,不要在一条水平线上。
80、画竹竿时应有笔墨变化,通过竹竿的粗细,用墨的浓淡干湿等来营造出虚实关系和空间感。
81、 画竹叶,前人总结了许多方法,最基本的组叶形式有“个”字,“介”字和“分”字。
82、这些组叶形式多以字取名,如“女”字,“人”字,两个人字为“重人”,还有三笔并排下垂,一笔横提画出的为“一川”等等。
83、也有以象形命名的,如“鱼尾”,“落雁”等。
84、 不同的组叶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状态的竹叶特点。
85、例如,“一川”的形式适合表现风竹,“重人”形式则适合表现晴竹,“分”字形式比较适合表现雨竹等。
86、画一根竹子和竹叶时,可选择一两种相近的组叶形式,相互叠加,既有变化又较统一。
87、选择的形式太多,会使画面混乱,不好收拾。
88、 掌握了这些基本组叶形式后,在实际绘画中还要灵活运用。
89、组叶的相叠相破,会使画中的叶子富有生命力。
90、 画竹的顶端或枝梢称为“结顶”,可以说是亮相的地方。
91、如何“亮相”?没有一定之规,还是要把基本组叶形式画好,以生动为原则。
92、多到大自然中写生,多观察,多体会。
93、 仔细观察竹子,会发现许多生动有趣的地方。
94、所谓“平尖”与“尖尖”是指在竹枝梢端,有生长成熟的叶子,表现整体外形较平,称为“平尖”;而刚刚长出的小叶芽,尖尖的,直直的,则称为“尖尖”。
95、 竹叶的组合,要有主次,虚实,前后,多少等变化。
96、主体部分叶子较多,通常用重墨画出,机时次要部分,与主体呼应起辅助作用的叶子,通常画时会在重墨中加些水分,把它们处理略虚一些,有加紧主体。
97、这样还可以使画面富有变化并和谐统一。
98、 画竹讲究构图,讲究聚散关系。
99、一幅画中竹叶的布局有聚有散,不可均匀对待。
100、哪里为聚,哪里要散,哪里留白,都应在作画之前有所考虑,有所计划,正所谓“胸有成竹”。
101、 “二蚕抵首”的组叶画法 “二蚕抵首”的组叶形式能较清晰地表现出叶子与枝的生长结构。
102、其画法是从叶柄、叶根部位起笔,需有藏锋的动作,而后按笔、行笔、提笔、虚收笔。
103、起笔的样子很象蚕的头部,而叶相对,很具张力。
104、 “分”字的组叶画法 运用“分”字组叶形式画竹叶,较多是表现雨竹。
105、画时注意在叠加“分”字时,每组都有小的角度上的差异,不能完全重叠一处,黑作一团。
106、注意叶片之间的小的留白,同样讲究聚散和疏密的关系。
107、 “四鱼”的组叶画法 “四鱼”的组叶形式适合表现晴竹,一组叶中有正面叶子、侧面叶子,形态舒展,使画面有较强的空间感,同时能准确地表现出竹子生机盎然的状态。
108、 在组织竹叶的聚散关系时,可以用“个”字来破。
109、密的地方不可含混,疏的地方不要太空旷。
110、 “高飞孤燕”的组叶画法 “高飞孤燕”与“四鱼”的组叶形式有相同之处,但还是有它的用笔特色。
111、“高飞孤燕”的用笔力度较大,更适合表现茁壮生长时期的竹子,成熟而稳健。
112、 学习画竹叶时,练习组织竹叶的聚散关系很重要。
113、练习相叠加的竹叶要有致有形地相叠,不能混乱。
114、 新竹的画法 新竹也叫“新篁”。
115、竹叶的特点为仰叶,叶子较粗短。
116、用笔不可太生硬,最好是刚中见柔。
117、用墨较饱满。
118、 晴竹的画法 画晴竹多用“人”字和“重人”组叶的形式较适合。
119、落笔需要干净利索,让竹叶之间的关系明确。
120、 风竹的画法 用“一川”的组叶形式表现风竹。
121、用笔要劲利,实按虚起,一抹而过。
122、落笔不能迟疑,少停留。
123、 画风竹注意风势的控制,根据风的大小,画出竹叶相应的形态。
124、同一画面中的各部分竹叶,也要强弱和主次关系,以及各组叶的动态。
125、画好风竹,更要求多观察生活,多体会。
126、 雨竹的画法 画雨竹多用“分”字的组叶形式,也可用“重人”形式相辅助、穿插。
127、雨中竹叶为下垂之势,用墨可以水分大些。
128、表现不同状态的竹,用好相对应的笔墨,是要经过反复练习、摸索的,所以多看、多画、多体会,方能掌握娴熟的技法。
129、画竹子的技巧:画杆时,粗杆采用侧锋有立体感,细杆则用中锋,挺拔有力;画枝时动用中锋藏锋,出枝时注意竹子的生长规律和结构,出枝时一般左右互生;画叶子时,要针对其特征,根据效果用顺 露 藏锋即可。
130、图批多的是,自己去看吧,二三楼应该有。
131、额 去店里买吧 画竹子是呢 要注意竹子是挺直的 所以呢要虚实可以相交 毛笔上的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自己把握 多多练习自己风格国画竹子的基本画法:画竹枝有什么技巧?简单易学看完你也会画!。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