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贪嗔痴戒定慧觉正净(贪嗔痴戒定慧)

2022-09-29 17:55:18

问题描述:

贪嗔痴戒定慧觉正净(贪嗔痴戒定慧),这个坑怎么填啊?求大佬带带!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2-09-29 17:55:18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贪嗔痴戒定慧觉正净,贪嗔痴戒定慧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达摩祖师《悟性论》 达摩祖师着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

2、修者;以离相为宗。

3、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4、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

5、  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6、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

7、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

8、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

9、三界者:贪嗔痴是。

10、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

11、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

12、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13、  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於三毒,长养於白法,而成於世尊。

14、三毒者:贪嗔痴也。

15、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

16、  经云:无乘为佛乘也。

17、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

18、  经云:五蕴窟宅名禅院。

19、内照开解即大乘门,可不明哉。

20、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

21、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

22、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23、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於心,名为见佛。

24、舍身不,名大布施。

25、离诸动定,名大坐禅。

26、何以故凡夫一向动,小乘一向定,谓出过凡夫小乘之坐禅,名大坐禅。

27、若作此会者,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

28、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

29、不著文字名解脱;不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后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不处无明为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无心相处名为彼岸。

30、迷时有此岸,若悟时无此岸。

31、何以故为凡夫一向住此。

32、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於此彼岸也。

33、若见彼岸异於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

34、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具迷悟耳。

35、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

36、平等法中,不见凡夫异於圣人。

37、  经云: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圣人不能行。

38、平等法者,唯有大菩萨与诸佛如来行也。

39、若见生异於死,动异於静,皆名不平等。

40、不见烦恼异於涅,是名平等。

41、何以故烦恼与涅,同是一性空故。

42、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为涅所滞。

43、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

44、  涅者:涅而不生,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

45、心无去来,即入涅。

46、是知涅即是空心。

47、诸佛入涅者,为在无妄想处。

48、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

49、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

50、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

51、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52、凡言一法者:似破瓦石竹木无情之物。

53、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

54、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

55、是知持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持心学法,则心法俱悟。

56、凡迷者:迷於悟,悟者:悟於迷。

57、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

58、无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见。

59、  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生灭。

60、有者有於无,无者无於有,是名真见。

61、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

62、何以故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

63、凡夫所见,皆名妄想。

64、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

65、心境相对,见生於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境心俱净,乃名为真见。

66、作此解时,乃名正见。

67、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68、何以故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

69、无见之见,乃名真见;无解之解,乃名大解。

70、夫正见者:非直见於见,亦乃见於不见。

71、真解者:非直解於解,亦乃解於无解。

72、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正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

73、  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

74、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

75、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

76、若法逐於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於法,则法成非法。

77、若人逐於法,则法皆妄;若法逐於人,则法皆真。

78、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

79、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

80、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

81、心生则真法灭,心灭则真法生。

82、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属,是名得道人。

83、知心不属一切法,此人常在道场。

84、迷时有罪,解时无罪。

85、何以故罪性空故。

86、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

87、何以故罪无处所故。

88、  经云:诸法无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

89、何以故罪因疑惑而生。

90、若作此解者,前世罪业即为消灭。

91、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悟时六识五阴皆是涅无生死法。

92、修道人不外求道。

93、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

94、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

95、迷时有佛有法,悟无佛无法。

96、何以故悟即是佛法。

97、佛陀所说的多部经典中都有。

98、南传上座部和北传大乘均有。

99、楞严经解释的比较详细。

100、佛。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