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含义(别有幽愁暗恨生)

2022-09-22 15:50:17

问题描述: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含义(别有幽愁暗恨生),有没有大佬愿意指导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2-09-22 15:50:17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含义,别有幽愁暗恨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2、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

3、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 / 琵琶引》。

4、原诗(部分):《琵琶行 / 琵琶引》唐代: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6、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7、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8、(暂歇 一作: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9、释义: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

10、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

11、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子,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

12、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

13、扩展资料:《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

14、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被贬。

15、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16、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17、诗中多次描写了琵琶女演奏时所带来的感观印象,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8、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9、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0、”描绘了琵琶女演奏时的声音就像大大小小的珠子滚落在玉盘之上,层次分明。

21、再如“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2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2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4、”都是诗人描写聆听音乐时的感官和想象。

2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6、”白居易对音乐的无声之美的描述和解释,与老子的“大音希声”音乐美学思想不无相通之处。

27、无声的音乐停顿更能让人深入其境,在这断句般的停留中,充满了无限遐想的余韵。

28、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29、出自:《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30、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31、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32、这两句是说,琵琶弹到此处,有个“声渐歇”的过程,什么声音都没有了,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似乎在琵琶声停之后,表现得最充分;幽情暗恨,笼罩空间,此时“无声”比“有声”更能引起听者的共鸣。

33、这种描绘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所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悠长。

34、《琵琶行》 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35、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36、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37、这个要假设一下那个情景,就是弹琵琶弹了一段后,声音慢慢小了,这时听者似乎可以感受到弹琴者散发出的愁绪,此时的“静”恰到好处的让这种感觉得以释放。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