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欧阳修苦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欧阳修苦读)

导读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欧阳修苦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欧阳修苦读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一、译文欧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欧阳修苦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欧阳修苦读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译文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

2、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3、欧阳修的母亲还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

4、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

5、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

6、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7、二、词语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8、2、孤:小时候失去父亲。

9、3、以:用...来干什么。

10、4、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11、5、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12、6、及:等到。

13、7、稍:稍微。

14、8、闾里:乡里、邻里。

15、9、士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

16、10、或:有的时候。

17、1因:趁机,借……的机会。

18、12、抄录:抄写。

19、13、务:职务。

20、14、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21、三、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22、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

23、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24、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 )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25、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

26、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27、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28、四、出处《欧阳公事迹》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

29、”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30、二、作品赏析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1、虽然家里贫穷,但他克服重重困难,勤学苦读,终有所成。

32、欧阳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着远大志向和吃苦精神,就一定会成功。

33、欧阳修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

3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35、三、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36、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汉族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37、天圣进士。

38、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39、卒谥文忠。

40、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41、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42、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43、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44、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45、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46、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47、诗歌《踏莎行》。

4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修苦读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49、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50、多诵古人篇章。

51、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5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53、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54、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55、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56、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57、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58、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59、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60、①欧阳公:指欧阳修。

61、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62、②孤:幼年丧父。

63、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64、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65、⑤闾里:乡里。

66、⑥士人家:读书人家。

67、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

68、务,致力,从事。

69、⑧文字:文章。

70、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71、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72、   3.孤:幼年丧父。

73、这里作动词用,意思为孤儿。

74、   4.资:财物,钱财。

75、   5.太夫人:祖母。

76、   6.荻(dí):芦苇秆。

77、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78、   7.以:用,用来   8.书:写。

79、   9.诵.诵读,阅读 。

80、   10 .就:靠近   11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

81、古时候二十五户人家称作一闾。

82、   12.士人家:读书人家    13.或:有时。

83、   14.因: 趁机。

84、   15.惟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

85、惟:只,只是。

86、是,指代读书。

87、务:致力,从事。

88、文中指一心一意努力读书。

89、   16.文字:文章   17.为:成为......   18.及:到   19.长:长大   20.及其稍长:到他年龄大些。

90、   21.下笔已如成人:文章已写得和成人的文章一样好。

91、.译文  欧阳修四岁时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什么资产。

92、他的祖母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作书画,用来教他写字。

93、〔让他〕多诵读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的方法 。

94、等到他稍稍长大些,但是家里没有书可以阅读,〔他〕就去靠近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摘录。

95、以至于白天黑夜忘记吃饭睡觉,只把读书当做自己的工作。

96、他从小写的诗歌文章,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97、[1]编辑本段阅读指导阅读启示  欧阳修家里贫穷,但他依然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

98、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99、“以”字用法  1.太夫人[以]荻画地 :介词,用。

100、   2.或[以]钱币乞之:介词,用。

101、   3.[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102、   4.[以]观沧海:连词,相当于"来"。

103、特殊句式  1. 教以书字——用这个办法来教他写字。

104、 以:用,用来。

105、 书:写。

106、   2. 或因而抄录——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

107、或:有时。

108、因:趁机;借……机会。

109、编辑本段欧阳修简介人物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110、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111、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112、卒谥文忠。

113、人物特征  在滁州时,自号醉翁。

114、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115、欧公一带儒宗,风流自命。

116、词章窈眇,世所矜式。

117、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118、   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119、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120、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21、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122、作品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123、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124、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125、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126、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127、诗歌《踏莎行》。

128、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

129、   文选《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选其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残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家庭院深深几许)》六首;先其诗《戏答元珍》和《画眉鸟》二首。

130、   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词集名。

131、北宋欧阳修作。

132、三卷。

133、南宋罗泌编次。

134、收入《欧阳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单行本。

135、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改题《六一词》,仅一卷,据前本而有所删节。

136、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编》六卷,多有《近体乐府》未收之词。

137、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

138、原文欧阳公②四岁而孤③,家贫无资④。

139、太夫人⑤以荻⑥画地,教以⑦书⑧字。

140、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141、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⑨闾里⑩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142、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143、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144、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45、译文欧阳修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

146、他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用这个方法教他写字。

147、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的方法 。

148、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

149、还没有抄完,就已经能够背诵了。

150、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于学习。

151、他从小所写的诗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152、注释: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153、   2欧阳公:指欧阳修。

154、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155、   3孤:幼年丧父。

156、这里作动词用,意思为孤儿。

157、   4资:财物,钱财。

158、   5太夫人:指欧阳修的祖母.   6 荻(dí):芦苇杆。

159、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160、   7以:用,用来   8书:写。

161、   9就:靠近   10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

162、古时候二十五户人家称作一闾。

163、   11士人家:读书人家    12或:有时。

164、   13因: 趁机。

165、   14惟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

166、是,指代读书。

167、   15务:致力于,从事。

168、   16文字:文章   17为:成为......   18及:到   19长:长大本文“以”字的用法及意义1太夫人[以]荻画地 :介词,用。

169、   2或以钱币乞[之]:介词,用。

170、   3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171、   4[以]观沧海:连词,相当于"来"。

172、   学习精神   欧阳修家里贫穷,但他依然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

173、   特殊句式:   1 教以书字——用这个办法来教他写字。

174、 以:用,用来。

175、 书:写。

176、 2 或因而抄录——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