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什么意思和它的出处
最近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对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什么意思和它的出处这方面的问题开始感兴趣,因为大家现在都是想要了解到此类的信息,那么既然现在大家都想要知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什么意思和它的出处,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针对这样的问题做个科普介绍吧。
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出处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亦有此语。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
示例
1、妈妈常常教育我自己不愿去做的事就不要勉强他人,我尽量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别人要求严格苛刻,而对自己却宽松,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同学之间要做到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能够搞好班级团结。
4、和谐社会我们要做到互相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社会才能友好。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
《论语》介绍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